葛森療法的三環──有機蔬果汁、咖啡排毒和無鹽飲食,前兩項我們都在執行,只是無鹽飲食一直不知道如何下手,因為沒有鹽的調味,味道實在太淡了。
可是聽說習慣不吃鹽後,味覺反而會變得更敏銳,更能夠吃出天然食物中的各種滋味。
剛開始的時候,我嘗試在炒菜時少加點鹽,以能夠忍受為主。漸漸的,鹽巴竟然可以越加越少。直到有一次,我炒菜忘了放鹽,結果吃飯時,竟然仍覺得很有滋味。我才驚覺到,原來味蕾是可以訓練的,而且無鹽料理一樣可以很好吃。
KC的無水烹調法,本來就是針對蔬菜料理,用來做無鹽的什錦蔬菜料理,真是相得益彰。把蔬菜中香甜的水分逼出來,再用低溫(低於攝氏一百度)慢慢烹煮,煮出來的什錦蔬菜,很有滋味,很好吃呢。
葛森療法的飲食,強調以低溫烹煮,以免破壞營養,所以烹煮的時間會長一點。
以下是我的無鹽什錦蔬菜料理。習慣吃重口味的人,必須從減鹽開始,如果一下子就不放鹽,一定會難以下嚥。
這些材料中,我每次一定會用的是洋蔥(水份多,味道香)]、胡蘿蔔、馬鈴薯,牛蒡也常用。另外還要選用一些水份較多的蔬菜,比如大黃瓜、青椒、韭菜、菇類等等。連青花菜、白花菜、四季豆這種水份含量較少的蔬菜,搭配水份較多的蔬菜一起煮時,不用加水也能煮軟呢。
材料一(耐久煮的蔬菜):洋蔥切丁、胡蘿蔔切丁、牛蒡切丁、四季豆(或粉豆)切丁
材料二(比較快變軟的蔬菜):馬鈴薯切丁、大黃瓜(或青椒、韭菜花)切丁、蘑菇切丁
做法:
1. 先把爆香用的蒜末或薑片放進冷的不銹鋼平底鍋中,開火熱鍋後,轉小火,放一點油在蒜末或薑片上,蓋上鍋蓋,等幾秒讓香味出來。
2. 放洋蔥,蓋上鍋蓋小火煮一分鐘,逼出水份。加入材料一其他較硬的食材(如胡蘿蔔、白蒡、四季豆、花椰菜等等)。用中小火燜煮三分鐘。開蓋攪拌均勻後,再用中小火燜煮三分鐘。
2. 開蓋攪拌均勻,放入材料二。先燜煮三分鐘,把水份逼出。
3. 大約每隔三到五分鐘就開鍋蓋拌炒一下,以免黏鍋。如果用中火火燜煮,至少需要十五分鐘,時間長短需要自行判斷。
4. 等所有的食材都夠軟後,就可以起鍋。不用加鹽。
* * *
今天中午,我用苦茶油加蒜末清炒了一盤空心菜,沒有加鹽。這大概是無鹽料理最嚴格的測試,因為沒加任何調味料,除了空心菜,只有苦茶油和蒜末。因為我們家吃無鹽蔬菜料理很久了,我想了解家人的味蕾被訓練到什麼程度。
我請先生和孩子先吃一口空心菜,再告訴我好不好吃。結果大家吃了之後,都說好吃啊。然後我就宣布,今天的清炒空心菜完全沒加鹽。
我先生說,自從漸漸不吃鹽之後,就不用喝那麼多水了。他說現在每次喝水,大多是因為吃到太鹹或太甜的東西。真的就是這樣耶。
上個月,我們全家開車去台中的醫院陪伴開刀的父親,在民宿待了兩晚。第一天下去時,我煮了一鍋什錦雞湯,放在悶燒鍋裡,帶到醫院。一方面我打算晚餐給家人吃這鍋雞湯料理,一方面我想給母親喝一點,因為她住在醫院陪父親好幾個禮拜,營養恐怕不太夠。
結果母親喝了之後,不客氣的批評說:「你這鍋雞湯,有色,有香,但沒有味。」
其實這鍋雞湯,我們和孩子都覺得很好喝,裡面除了用一隻大雞腿熬湯,還加了薑片、洋蔥、胡蘿蔔、馬鈴薯、牛蒡、番茄、杏鮑菇、高麗菜…..我們喝起來,真的鮮甜好喝呢。
想當初剛開始煮這道什錦雞湯料理時,也是需要加點鹽。可是越加越少之後,味蕾漸漸適應,等到完全不加時,根本就察覺不到沒加鹽,反而可以嚐到各種食材的不同滋味,真是奇妙。
如果無鹽飲食真的對健康大有幫助,而且味蕾反而會變得更敏銳,讓口中嚐到的味道更有層次、更豐富,那真是一個值得去嘗試和挑戰的目標呢。
現在我們家每次喝不加鹽的湯,都很享受,因為完全可以嚐到天然有機食材的鮮甜。在寒冷的冬天,為家人煮一鍋熱騰騰又健康美味的熱湯吧。:-)
對了,順便分享一下我的無鹽什錦雞湯食譜(六人份):
材料:
1. 一隻大雞腿(我是用活菌豬賣的活蜜雞)、老薑片
2. 耐久煮的蔬菜:洋蔥切丁、胡蘿蔔切丁、牛蒡切丁、番茄切丁、杏鮑菇切丁
3. 比較快軟的蔬菜:馬鈴薯切丁(也可以加南瓜切丁)
4. 青江菜切丁、高麗菜切丁
做法:
1. 拿一只湯鍋,放六杯水煮開,把雞腿和老薑片放進去。
2. 水再滾之後,放洋蔥丁、胡蘿蔔丁、牛蒡丁、番茄丁、杏鮑菇丁…..等等較耐煮的蔬菜。
3. 水滾後,以小火燉煮十五分鐘。
4. 加入比較快軟的蔬菜:馬鈴薯丁,南瓜丁….
5. 如果想煮成雞肉粥,這時可以一起放進煮好的糙米飯或五穀米飯。
6. 以小火燉煮十五分鐘後,拌入葉菜丁(青江菜或高麗菜),把葉菜丁拌到下面。
7. 熄火,放悶燒鍋至少三個小時再吃。準備上桌前,雞腿已經骨肉分離,把骨頭拿出來,雞肉剪成一口大小,拌在粥中。
我有時候會在晚上煮一鍋雞肉粥放悶燒鍋,第二天早上就有現成的營養早餐可吃,什麼都不用做,好輕鬆!